日前,发改委发布《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简要分析报告》,报告指出,虽然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总体上是正常的、健康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加快培育发展和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民营经济发展将面临四大机遇。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中小企业多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非公经济36条”、“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等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就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国务院专门部署并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等九项政策措施,工信部编制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坚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抓好实体经济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自主创新机制的形成,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都为中小企业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资源、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创造了有利发展条件。从世界范围来看,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各种新兴主导产业的孕育出现,也将创造大量发展机会,有条件的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有可能发展成为行业领导的“小巨人”企业或跨国企业集团公司。
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支持能源资源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海外并购;欧洲、东盟、东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更加关注中国优质企业,拟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投资,这都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提供了重要机遇。特别是欧洲企业资产价格的下降,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以兼并收购、产业投资、合作共赢,获取西方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产销渠道、推动国内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以联想、吉利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成功实现海外并购,不仅扩大了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而且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信心。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绿色产业。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25%,日本则达到20%。据统计,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民营企业达30.2万家,占全部文化企业的95.7%。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仅占GDP的2.75%,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引导文化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明确要求必将使中小企业进入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意愿更加迫切。华策影视、华谊兄弟、奥飞动漫、光线传媒等一批民营企业已开始做强做大,并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可以预见,随着文化产业发展蓝图的逐步实施,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个产业,并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国文化”竞争力的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