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宏观经济 >

企业收益不给力 居民收入跑输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2-02-08|浏览次数:

盘点2011年——这个“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难言乐观:除节能减排成绩或将不及格外,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为了扭转失衡的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十二五”突出强调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并提出“两个同步”的目标。所谓“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但从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来看,2011年居民收入增速仍落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这只是延续了以往的常态。在中国,GDP增速在大多数时候都高于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中国个人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


  “资本经济不是很完善,中国政府担负着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公共服务投资等职能,要完成这些职能需要政府掌握一定的财力。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产业水平、利润率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有一定的关系。”赵弘说道。


  接受记者采访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认为,这是中国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志,同时也与中国目前所实施的累计税制有关。所谓累计税制即意味着收入越多,所交的税越多,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速远远跟不上GDP增速。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出口对GDP贡献率正日趋于负数之际,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劳动报酬比重正显得日益迫切,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提高的速度不低于甚至略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和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已成为中国以及各省最主要的目标之一。


  不可否定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一些省份的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均实现了近年来最高。比如,上海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3.8%,增幅超过GDP涨幅。黑龙江、青海省居民人均收入均创近年来最高增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此前曾表示,实现GDP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需要逐步实现。


  居民收入增速赶超GDP增速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政策的扶持。苏剑认为,这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减税,比如营业税、消费税等税种的起征点进一步提高,税率进一步降低;还需降低政府收入和支出,总体规模降下来很难,关键是降低其比例。


  苏剑强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没有新意,关键是如何实施和执行的问题。


  而赵弘提醒,要对GDP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速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随着大量民营经济的出现,居民收入增速并不是政府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企业收益的好坏,劳动力供需关系以及同行工资水平的增长等。


  “职工收入的多少由行业利润率水平决定,政府没有办法过多地干预。政府应该做该做和能做的事,不要做不应该做、不能做的事。在目前我国产业水平较低、行业收益率也较低的情况下,单纯强调职工的收入不是很现实。”赵弘分析道。


  赵弘认为,政府目前关键是要保障最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尤其是防止受到通胀水平上涨的影响,保证最低工资标准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调整,保障劳动者的收入权益,通过调控税收来优化税收的结构,从而减缓贫富收入过大的差距。

 
Copyright © 2022-2042 绵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7806号-1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0816-2389618

手机:0816-238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