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充分发挥政策、项目、载体和计划的聚才作用,大力促进高层次人才向绵阳集聚,全市计划引进一批产业高端领军人才。
为了优化育才环境,绵阳市先后制定出台了《绵阳科技城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实施细则》和《绵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集聚、培养、激励产业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服务举措,优先为产业急需人才落实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服务,为其解除后顾之忧;完善了《绵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
载体是吸纳人才的“快车道”。绵阳市已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4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2个。在全国首家国家级军转民科技园等优势载体的基础上,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并着力加强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力争将绵阳电子信息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成为省、市共建基地。
与此同时,绵阳市还将大力实施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围绕绵阳国家科技城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冶金机械、材料及新能源、化工环保、食品及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引进、培养“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和省级层面的,符合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社会事业领域发展所急需、能推动重大项目攻关和技术革新的高层次人才1000名,创新创业团队100个,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创新力量。(陈国明 绵阳日报记者 廖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