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处于贫富不均与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之中:经济上的不平等使经济持续走低,而经济的低迷则反过来使不平等进一步恶化。不幸的是,保守派所鼓吹的紧缩政策方案在这两方面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美国日益严重的贫富不均问题在本月发布的美联储数据中尤其突显。这份数据显示了经济衰退对美国中底层人民财富与收入的毁灭性影响。仅仅在三年之内,中产阶级的财富下降了几乎40%,使得多数美国人20年的积蓄一去不复返。如果普通美国人真的分享了国家在过去20年中取得的表面上的经济繁荣,那么他们的财富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会增加大约3/4。
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份数据只是证实了一些我们早已熟知的事实,但是这些数字依然足以令人感到震惊。我们知道,房价(房产是多数美国人的主要储蓄来源)的急剧下降抹去了上万亿美元的房屋净值。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贫富不均与经济成效之间的关联,这两问题我们很有可能一个都解决不了。
至少从2000年初开始,美国的经济不平等问题上就一直“名列前茅”。在美国,贫富不均的现象比其他任何发达国家都要严重。美联储的数据提醒我们,各种货币、财政与监管政策是如何一起最终导致这一后果的。市场本身的力量当然是其中一部分因素,但它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最终结果的差异主要与政府的策略有关。
大萧条使贫富不均更加严重,而后者则有可能反过来延长经济衰退期。为了维持生计,那些处于顶层的富人只需要付出他们收入中的一小部分,而中底层的美国人则要付出一切。从底层向顶层的财富转移持续不断,使总需求量降低,而美国经济的虚弱就是产生于总需求的不足。2001年与2003年在小布什政府下通过的尤其针对富人的减税议案,很大程度上对缩小贫富差距不起作用;他们把实现充分就业的包袱丢给了美联储,后者施行宽松的金融管制与货币政策,靠制造泡沫来填补这一鸿沟。随后,经济泡沫引诱80%的底层美国人超前消费。政策的确起了作用,但这只是一剂暂时性的、不可持续的麻醉药。
美联储一直没有正确理解贫富不均与宏观经济成效之间的联系。在危机爆发之前,美联储对贫富不均问题的考虑太少,更关注通货膨胀而不是就业率。许多时髦的宏观经济学模型认为收入分配是无关紧要的。美联储官员相信市场应不受约束,这使他们对各大银行的陋习无所作为。前美联储主管Ed Gramlich曾在一份很有说服力的2007年报告书中主张,政府应有所作为,但最终还是什么事都没干:美联储拒绝使用1994年国会赋予它管制抵押信贷市场的权力。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在调低利率的同时(这种刺激投资的努力注定是没有希望的)忽略了,对于那些之前一直谨慎投资短期政府债券的美国人,这些利率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它也忽略了这部分美国人减少消费所引发的宏观经济效应。美联储官员希望,低利率会带来高股价,从而使富有的股票持有者增加消费。今天,持续的低利率促使公司投资使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例如用机器取代低技能的结账员。这样看来,即使我们最终复苏,美联储所完成的也可能只是一场失业型复苏(jobless recovery)。
情况可能变得更糟。一些共和党人鼓吹的紧缩政策将引起高失业率,而随着就业竞争,劳动者工资也将变低。低增长率将意味着低国家和地方税收,从而导致对公共服务事业(包括教师、警察以及消防队员工作)的财政削减,而这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费也将进一步被迫增长:本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8与2010年之间,公立大学的本科平均学费上涨了15%,而同时,多数美国人的收入与财富正在下降。这将导致更多的学生负债,使银行家得利,却给中低层美国人带去烦恼。一些学生看到其父母负债的后果,将不愿意接受大学教育,使自己沦落到低收入的生活。甚至在中产阶级,收入的情况也十分糟糕:就男性工作者而言,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收入中值在今天比1968年还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中平等机会最少的一个,甚至相比于社会阶层僵化的欧洲,美国下一代人的未来都更依靠其父母的收入与教育。美国的机遇将进一步减少。
要想经济复苏,除了依靠财政政策外别无选择。幸好,精心设计的开支计划会带来更高的就业率、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平等。对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投入(尤其针对穷人与中产阶级),包括从保育园到佩尔助学金,可以刺激经济、改善机遇和提高增长。抽出联邦政府拨给银行的一部分钱,帮助“泡水屋主”(underwater homeowners),或者为那些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延长失业救济金,既可以使那些饱受经济衰退摧残的美国人减轻负担,也有助于早日结束经济萧条。高增长率将转而带动税收,改善我们的财政状况。大量投资会得到回报。
相反,如果继续走紧缩的道路,我们很有可能会陷入二次探底,尤其在欧洲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至少,我们的经济低迷期将比不采取紧缩政策持续得更久。未来的经济增长会变得微弱。但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家将因此越来越分裂,并为持续恶化的财富不均与机遇减少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这些后果将对我们的民主制度、社会以及对于机遇、公平国家的认同感造成更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