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百三:未来是人民币的世界
23日下午,国内知名金融证券专家、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做客齐鲁大讲坛时表示。“中国近期经济形势有些困难,但长期看好,经济可持续发展70年。”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各种因素。”谢百三表示,中国人多劳动力多,在世界上拥有竞争力。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断增加,人才多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市场也是无限大的,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市场优势。
此外,中国的债务全球最少、政府领导强而有力、百姓勤劳勇敢、农村城市化等因素也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手上持有人民币是最好的。”谢百三劝告听众,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货币是人民币,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强劲势头将持续,未来持续升值的势头不会停止。谢百三提醒投资者千万不要把人民币换成其他货币。他认为,未来是人民币的世界,美元等货币将越来越不值钱。
叶檀:全球跌入“流动性陷阱”
财经评论人叶檀在媒体上表示,全球跌入“流动性陷阱”。9月6日,欧洲央行公布“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9月13号,美联储推出第三轮货币量宽(QE3),每月购入400亿美元的按揭抵押证券(MBS),直至美国失业率“实质改善”为止。
9月19日,日本中央银行追加货币宽松措施,将用于购入资产的基金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约合1264亿美元),其中5万亿用于购入短期国债,5万亿用于购入长期国债。这是今年4月份以来日本央行再推货币宽松措施。日本央行还决定,将作为基准利率的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继续维持在零至0.1%的实质零利率水平。
欧洲同样存在流动性陷阱,欧央行释放的货币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循环,这从央行的存款数据可见一斑。更严重的是,欧洲银行体系两极分化严重,欧洲四国银行一年间流走3260亿欧元存款,7大核心国银行却录得逾3000亿欧元存款增长。
美欧的量化宽松让贵金属、原油、外汇市场狂欢了几天之后,原油市场价格首先下挫,欧洲股市体力不支。
李迅雷:经济再增长需靠民间拉动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其博客中认为,时至今日,不少人仍寄希望于类似4万亿的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再次起飞,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日益膨胀,传统投资拉动模式的边际效益递减。“在这轮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对中国经济前景持不乐观的恐怕居多数,不乐观的其中一个理由是政府似乎不会像2009年那样推出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来刺激经济。这确实有一定道理,因为2009年实施的一大批投资项目,已经覆盖了不少未来发展需求,也就是把原本是未来该投资的项目提前去投资了。况且地方政府也为此增加了不少债务,同时土地出让金收入又大幅减少,使得其今后的财政能力受到约束。”
李迅雷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中,投资是主要推力,但投资不仅是靠政府,更靠民间投资。以去年为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3万亿元,直接来自财政的预算内资金仅为1.4万亿。此外,全国土地转让金收入为3.1万亿。假设其中30%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则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投资资金来源占比仅为12%,可见,政府资金对投资的贡献非常小。而从今年上半年看,国家预算内资金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左右,但民间投资总额要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远远超过政府投资和国企投资部分。因此,如果说中国经济今后还需要靠投资拉动,那么,这个投资也主要靠民间投资而非政府投资或国企投资。(孙 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