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公告,自11月1日起,放宽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限制,其中包括适用对象年龄降低至16岁,免税商品品种扩大至21种,免税购物限额则由5000元调整为8000元。海南此举意在吸引国内超强的奢侈品购买力来岛购物。不过要想把去巴黎、香港购物的富人吸引到海南岛上来,可能只是仲夏夜的黄粱一梦。
巴黎八天秒杀海南一年半努力
统计显示,2011年4月20日离岛免税政策启动试点以来,截至今年9月30日,海南离岛免税店累计实现免税销售额26亿元,日均销售490余万元,购物人数126万余人次,人均购物2070元。
咋看数据不错,但巴黎旅游局市场公关部的数据显示,今年 “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人赴巴黎“血拼”至少25.5亿元人民币,以时装、化妆品、香水、皮具为主,每人消费在1.7万——6.9万元人民币。而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本次黄金周约有10万多中国游客涌入韩国,消费额达2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创历史新高。
国人在巴黎八天的购买力秒杀了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一年半的努力。所以此次放宽限制政策,主要目的就是把购买奢侈品的消费力留在国内。
对此海南省财政厅厅长刘平治表示,根据测算,8000元的免税购物额度,可基本满足约60%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显然刘厅长过于乐观了,这个测算结果只能局限于字面显示的信息。去离岛免税店购物的消费者显然不是为了买火柴和面巾纸去的,奢侈品动辄上万,8000元的购物限额显得还是杯水车薪,难解消费者需求之渴。
限购次数上还可以做文章
当然,海南应该也不想只是象征性地提升到8000元,中央有关部门在调整限额时,可能出于对香港产生冲击的影响考虑,所以幅度上调不大。既然上调幅度有限,海南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改善。
目前非岛内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以享受2次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而像类似也出台限额政策的日本冲绳离岛免税政策中,就没有限购次数的要求了。
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政策供给限制
和国外免税店多以高端收入人群不同,目前海南免税店顾客多是游客收入水平要低一些。鉴于此商家引进的国际品牌以二线为主,日用消耗型的香化类产品、中低档手表热销是例证。
据国信证券统计显示,仅有不到10%的在三亚过夜的旅客,能够转化为进入免税店购物的消费者,而实际人均消费水平也仅仅为2000-2600元左右,连之前的限额5000元都远远达不到。
而在离岛免税政策四重限制(限金额、限品类、限数量,限次数等)下,游客全额使用免税额度的概率较低,每位消费者的消费金额严重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通过热销化妆品供给的改善和部分品牌贴税促销,三亚免税店的客单价从2011年的2051元持续提升至今年十一黄金周的3305元,其中持续贴税促销的天梭表销量可冠居全球,进一步体现出国人购买免税品的需求潜力巨大,政策限制和供给因素是限制客单价的主要原因。
此外,国内消费者对国际奢侈品牌文化认知度不高,免税店成为了“奢侈品超市”,品牌讲解、休闲服务等配套服务“被”忽略。时常的断货现象,也使消费者购物热情下降。
所以限额政策的制定者显然高估了海南对香港的冲击,不妨可以更加大胆地推进改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