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宏观经济 >

个税问题的重点不在穷富 效果是为中产阶级减负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2-11-28|浏览次数: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居民人均收翻番的目标,此举备受各方期待,有专家近日呼吁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一万元,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并引发出一场观点之争。日前,财政部的官员表示,上调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个税起征点有其合理性。此外,很多财税专家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对于收入差距的调节功能有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一个不利于低收入者的措施,反而对较富裕人群有利,实际是给富人减税。
 

对提高个税起征点,很多专家的观点大都局限于对富人有利还是对穷人有利方面。其实从现实意义上说,这是个伪命题。
 

首先,提高个税起征点是一种直接的减税行为,对缴税者而言,大家都获益,只有获多获少的区别,没有谁获益谁受损的区别。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决定,个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今年9月1日,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一周年。据财政部测算,改革实施前四个月,减轻居民负担550亿元。这一过程中,有数千万中低收入者不再缴纳或少缴个税。提高个税起征点显然对这些中低收入者是有利的。当然对所谓富人也有利。既然对大家都有利,就不存在有利于富人或者有利于穷人这种非此即彼的矛盾判断了。
 

其次,那些观点所称的富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人。比如,个税起征点调整到1万元,一个月入5000元的人因此会不再交税,减轻了上百元的税负,而一名月入万元者也会因此不再交税,减轻的税负是几百元。显然,收入更高的这个人会因此获益更多。但你能说这个收入1万元的人就是富人吗?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缴纳个税的工薪阶层比例并不高,但现实中,对个税负担感觉最明显的恰恰是工薪阶层。即便是月入一两万元,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也并不算富裕。何况只有几千块。这些人既不是真正的富人,也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穷人,而是通常所说的中产阶层。
 

确切地说,在中国,个税是一个与中产阶层最直接相关的税种。提高个税起征点,争论富人获益还是穷人获益不仅是细枝末节,而且是在混淆视听。因为提高个税起征点,最大的效果是为中产阶层减负。而中产阶层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却也是最脆弱的一个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有现代意识,有一份较稳定工作,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希望社会和谐稳定。他们很努力地工作,自身有消费需求,但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经不起任何折腾,安全感并不高。
 

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扩大居民收入,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中产阶层作为社会稳定重要力量的作用更受重视。个税,作为中产阶层最为敏感的税种,提高起征点、降低税率显然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极有帮助的。对此,我们应该超越有利于富人还是有利于穷人这种无谓之争,回归到个税调整的实际效果上来,回归到个税调整影响最强烈的那个群体上来,回归到那个群体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上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认清个税调整的价值和意义。

 
Copyright © 2022-2042 绵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7806号-1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0816-2389618

手机:0816-238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