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们的新一任政府把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锁定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上。在2012年12月的一次调研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表示:“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要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还要靠改革。”
在今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
什么是城镇化?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百姓搬进城里住。目前,我们的城镇化率存在争议,中国社科院在2012年10月发布的《城市蓝皮书》里说,我们的城市化率有51.27%,也就是说有6.91亿城镇人口。
坦白讲,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我在《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里讲过,我认为这里面至少有1.5亿人是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在城镇里既没有自己的房子,也缺少社保等基本生活保障。因此,我倒觉得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提出的40%城镇率是可信的。
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想达到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至少还要让5亿多人口真正住进城市里。而且,很显然,我们目前的城镇从住房到基建都是不足的。所以城镇化也意味着大建设。
各位有没有觉得“大建设”很耳熟?是不是马上联想起了我们的“四万亿投资”?我在过去不止一次的对这个“四万亿投资”提出过质疑,因为它仅在债务这一个问题上,就拖垮了曾经的铁道部,并且让我们的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当然,总理反复提出的“依靠城镇化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我并不反对,因为短期内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提振我们的经济。但是我认为我也有必要提醒我们的政府,不要忘记“四万亿投资”留给我们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