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社会扫描 >

毕业生借款逾期未还,“智力扶贫借助基金”遭遇尴尬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2-02-18|浏览次数:

为帮助贫困孩子上大学,从2000年开始,涪城区有关部门通过“智力扶贫借助基金”为辖区267名符合条件的孩子申请到数千元不等的无息借款,事隔12年,有不少毕业生借款逾期未还。


    拖欠 最长8年


    昨(17)日,在涪城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缪丽娟给记者拿出一个记录册子,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该助学项目启动以来,已有267人接受了借助,已还款的有115人,尚有152人未还,这其中有90人逾期未还,占到总人数1/3。 在册子上,记者注意到,最长的2003年9月便已到期,至今8年未还款。在未还款的学生名册中,既有考上211重点大学的,也有曾在普通院校就读的学生。


    据介绍,智力扶贫借助基金,是专门为本市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中,已考上大学而无钱上学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的。实行“定额、无息借助、定期偿还、滚动发展”的原则。廖缪丽娟介绍,借助额大多在2000元—4000元之间,借后最长六年偿还。


    同时规定,大学毕业后读研的,还款时间顺延。因特殊情况到期确实无力偿还的,由借助学生和家长提出申请,经区扶贫联络组批准可以延期。不过,据该部门介绍,至今尚未接到这方面的申请。


    记者注意到,学生的申请书上都盖有多个印章,按照程序,须经所在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办)认真调查了解,签具意见,盖上公章,最后由市扶贫联络处审定签字盖章。尽管有担保人担保,申请人画押,但还是有不少人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有这笔欠款。


    催债 力不从心


    “有的电话换了,有的地址也变了,后来我们通过担保人联系上,最后还了款,大概有十来个人。而有的担保人也联系不上,失去了联系……”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还给相关的乡镇居委会和中学负责人取得过联系,“能找的几乎都找了。”


    在名册上,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还款日期就到期的30人中,到目前已有8人还款。副主任缪丽娟告诉记者,由于中心才成立时日不长,不可能派出专门人手去街道办乡镇上挨家挨户催款。她介绍,按照相关规定,对于有还贷能力而不还款的,要依法向法院起诉,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由法院判决强制偿还……不过,“谁想走到那步呢?”


    新规  加强失信惩戒 减轻还贷压力


    据涪城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介绍,在涪城区,“智力扶贫借助基金”助学已经被另一项政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所替代。该政策2009年开始在涪城区执行,“新政是学生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贷款额度搞了,最高不超过6千元,还贷时间也更长,最长不超过14年。”


    为防止“老赖”出现,该政策对失约惩戒有特别规定:未按时还贷的,将根据实际逾期金额和天数计收罚息,罚息利息为正常借款利率的130%。也包括失信惩戒:违约学生信息载入银行征信系统,一旦不良信用记录被载入,将直接限制违约学生及共同借款人的个人信用卡、购房购车贷款等几乎所有与金融机构有关的产品申请和使用。甚至规定可向用人单位通报违约情况,“这将对违约者的就业、参加各种社会招聘考试都产生较大影响。”

 
Copyright © 2022-2042 绵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7806号-1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0816-2389618

手机:0816-238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