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社会扫描 >

央视关注成都"北改":曹家巷自改委模式全国创新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2-12-30|浏览次数:

 “我们记录曹家巷拆迁,是因为曹家巷在全国都具有样本价值。这种样本价值的核心在于,政府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指导居民自主成立自改委,这种基层民主的模式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在全国都是一种创新。”

  
———主创记者朱兴建

 
“我们之所以关注成都‘北改’工程中的曹家巷拆迁,是因为拆迁过程中产生的民间智慧和政府创新管理,在全国都具有样本价值。”昨日清晨,央视新闻频道在《朝闻天下》栏目中播出新闻纪录片“曹家巷拆迁记”第一集,将镜头瞄准了成都“北改”工程推进中的曹家巷。

  
该新闻纪录片的主创记者朱兴建说,在接下来7天里,还将有七集聚焦曹家巷拆迁的专题纪录片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为了制作这部新闻纪录片,朱兴建等4名央视记者从3月20日到12月18日,在曹家巷蹲守了9个月。
 

  
关注曹家巷 探索旧城改造经验

  
央视为什么选择成都北改中的“曹家巷拆迁”作为新闻纪录片的素材?朱兴建说,央视一直非常关注旧城改造这个话题,在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阶段,旧城改造中老百姓的利益如何不被侵害、政府如何才能做到“阳光拆迁”是央视一直试图通过记录寻找的答案。

  
具体到成都北改中“曹家巷拆迁”,朱兴建说:“我们认识曹家巷,是从成都市媒体的报道中发现的,当时曹家巷被称为‘北改第一改’。我们发现曹家巷代表了国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旧城改造的一个缩影。从地理位置上看,曹家巷位于成都老城区,还保留着很多老成都的符号;同时,曹家巷区域内很多都是老国有企业家属区,拆迁面临着公房如何转私房、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权益如何保障等典型问题。”朱兴建说当时记录的初衷就是想看看曹家巷的拆迁是不是一个阳光拆迁,想知道成都在旧城改造中是如何把握既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空间和环境,又能让城市有所发展的平衡问题。

  
蹲守9个月 拍出8集纪录片

  
为准确反映曹家巷拆迁的全过程,央视记者在曹家巷蹲守了9个月。“从2012年的3月20日启动蹲点,一直持续到12月18日曹家巷动迁大会的举行,整个过程最后凝聚在一起,是一部8集的新闻纪录片。”朱兴建说纪录片的名字叫“曹家巷拆迁记”,每集时长8分钟,总长度在1个小时左右,全景式地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旧城改造。

  
8集新闻纪录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块是全景式记录曹家巷的“老成都”是一种什么生活状态。“没有任何拔高,没有为了表现而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情。”朱兴建说他们用9个月的镜头记录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曹家巷改造的必要性。第二块内容是老百姓对拆迁改造的诉求,愿不愿意改,想怎么改。镜头并没有回避任何诉求,也没有对这些诉求做评判,朱兴建说这样做是为让社会公众去评价,让公众去思考面对这种拆迁问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价值观来科学看待。纪录片的第三块内容是在拆迁过程中,在面对老百姓诉求时,基层干部是如何灵活地既贯彻了国家的政策,又兼顾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老百姓又是如何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面向全国播出 分享成都经验

  
目前,新闻纪录片“曹家巷拆迁记”已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央视是国家级的电视台,我们做的新闻节目要区别于地方性的电视台。我们记录曹家巷拆迁,是因为曹家巷在全国都具有样本价值。这种样本价值的核心在于,政府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指导居民自主成立自改委,这种基层民主的模式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在全国都是一种创新。”朱兴建说。

  
同时,朱兴建指出,成都在全国知名度高,也是大城市的代表。希望“曹家巷拆迁记”在全国播出之后,其他城市在面对旧城改造、棚户区拆迁问题时,可以借鉴成都经验;甚至在成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作出更多的创新,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到拆迁改造的过程中来,让政府的拆迁改造更加阳光和透明。

 
Copyright © 2022-2042 绵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7806号-1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0816-2389618

手机:0816-238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