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河镇着力培养“大学生村官”,给他们压担子“委以重任”,4名“大学生村官”除1名借调县级部门外,其余3名都当上了村支部书记。
2010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的杜晶到凯河镇高碾房村任村主任助理,在两年的时间里,杜晶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深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她为全村60户群众免费赠送鸭苗1000多只,受益群众仅此一项收入就增加了500多元。她积极和利源养猪场联系,在全村发展生猪养殖业,发展养殖大户11户,小型养殖户6户,年出栏肥猪500多头。同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改造以村社道路、高产良田、渠系治理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一月初,杜晶又和村干部们一道成功流转土地100多亩,用于西瓜种植,增加群众收入。
像杜晶一样当上村支部书记的还有两位“大学生村官”,她们的工作同样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为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村支书角色,有效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凯河镇落实了帮带领导,每名“大学生村官”村支部书记都落实了一位党政负责人对其进行“传帮带”,经常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鼓励他们静下心来,沉下身去,扎根基层,服务农村。镇上还将所在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与村官结成师徒对子,具体负责手把手的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在实践中锻炼其工作能力。同时镇上对他们采取一年签订一份责任书,半年进行一次考核、一季撰写一份调研报告、一月召开一个座谈会、一周上交一份民情日记等“五个一”措施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帮助他们尽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