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艺术是川剧的精粹。每当人们在电视里或舞台上看到“变脸”表演,都会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演员那张脸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变换出一副副古代人物脸谱来,并伴随变化而叹服不已。在我市,有一位千里迢迢赴绵投师的打工仔醉心于这项独门绝技,他通过数年拜师学艺,潜心揣摩,如今不仅能登台献艺,还把变脸表演得像模像样。他就是来自广东省肇庆市的小伙儿蔡河新。
A
“变脸”艺术 令广东仔如痴如醉
昨(17)日上午9时,记者在城区一茶园见到刚刚从外地演出归来的蔡河新。蔡河新是个健谈的人,刚一落座他就侃侃而谈:“第一次在央视第十套《讲述》栏目中看到我师傅的‘变脸’表演,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并萌生出要来四川拜师学艺的念头。”接着他解释说,师傅叫王浩天,绵阳三台人,从事变脸艺术二十余年,创造出了“快三张”、“飞脸”、“叼扇变脸”等变脸绝活,是国家二级“变脸”大师。
话刚停,他就引吭高歌:“在天府之国哟我们四川噻/有一种绝活既神奇又好看/那就是舞台上的川剧/川剧中的变脸……”一曲川歌《变脸》,将记者带入了巴蜀文化深邃的意境之中,令人震撼。
蔡河新从小生长在广东省肇庆市一个贫穷的山村,家中有3个姐、一个哥,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因父亲身患疾病,下半身瘫痪,无力照料家庭,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蔡河新读到初二时,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他上学,他只得辍学回家。随后,15岁的他在当地一家酒店做了传菜员,月收入750元。每天早出夜归,忙忙碌碌,受客人责骂和老板数落是家常便饭,这令初生牛犊的蔡河新多少有些迷茫和无助,一腔宏愿也渐渐被现实中的痛苦挣扎所淹没。
B
拜师学艺 踏遍绵阳大街小巷
就在蔡河新倍感无助之时,生活终于出现了阳光……2008年7月,央视10套“讲述”栏目报道了四川著名川剧变脸大师王浩天先生与高徒的故事,画面中出现的川剧艺术,以及“变脸”呈现的神奇神秘,让热爱文艺的蔡河新心驰神往,热血沸腾。更让他深受感动的是,这位国家二级变脸大师不仅有一身好功夫,而且还乐善好施,醉心于公益演出,极力倡导“做好人,变好脸”,积极帮助弱势群体。看完节目,蔡河新兴奋得一夜未眠,并萌生了一个人独闯四川绵阳,拜师学艺改变命运的想法。
但是,绵阳那么大,央视的电视节目中既没留详细地址,又没联系电话,单凭一个视频画面,要让人生地不熟的蔡河新在千里之外的茫茫人海中找到师傅王浩天该是何等的艰难哦。
然而,蔡河新没有被困难所吓倒。2009年3月2日,他带着简单的行李,怀揣“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登上了来绵的火车。车到绵阳已是第二天晚上9点了。到达绵阳后,蔡河新便马不停蹄地沿临园路向东,走遍了绵阳主城区的大街小巷、公园河堤,逢人便打探王浩天这个人。可几天时间下来都没有任何消息,眼看所带不多的钱已快用完了,蔡河新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开弓没有回头箭,蔡河新是一个不轻易认输的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老师,一定要学会“变脸”表演,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在绵阳生存下来,蔡河新在城区找了一份每月700余元的工作,每天利用休息时间继续寻师。
C
幸遇恩师柳暗花明
一个月以后,蔡河新踏破铁鞋,终于找到了王浩天的一个电话号码,他试着发了条信息过去,对方很快来了电话,并同意见上一面,这令蔡河新欣喜若狂。
见面定在当天晚上6点,地点在城区一家咖啡店。此刻,天正下着蒙蒙细雨,蔡河新冒雨赶了过去。“川剧变脸”是国家二级机密,是不能轻易传人的,即便传人也是传男不传女。王浩天是川内有名的“变脸”大师,多年来也一直遵守着“祖训”,不轻易收徒传艺。这次,看到蔡河新的决心以及其人品和拜师学艺的目的,他动心了,决定“开戒”收蔡河新为徒。于是,蔡河新成了王浩天的第七个徒弟。
接下来,蔡河新开始刻苦练习手眼身法步和脸谱绘制,每日早晨5点他准时起床练功,早饭后从8点开始练到中午12点,下午从1点又开始练,直到晚上7点才能收工。超负荷的练习让他吃尽了苦头。因为“变脸”艺术讲究的是技巧,眼快手到,要的是聪明灵敏,反应迅捷。蔡河新悟性好,再加上他的勤奋,每个动作他都能心领神会,很快就能掌握。这期间,师傅看他有困难,不仅没有收他学费,还管他伙食,一心一意地教他“变脸”绝活,教他从艺的规则,教他做人处世的学问。
看着徒弟那娴熟的压腿动作,那优美的走台步脚步,老师面露喜悦之色。师傅除教他“变脸”,还教他吐火。蔡河新现在能在五分钟时间里,连续变出二十副人物脸谱,最多一次竟变出四十副人物脸谱,还能连续吐十多个火球,让人叹为观止,喝彩不断。
(本报记者 李方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