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循环经济 >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聚焦资源价格改革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1-11-30|浏览次数:

日前,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建议“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完善能源定价机制,同时加快推进能源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破解煤电症结需体制改革

 

煤电矛盾存续多年,其身后是不顺畅的能源经济体制。

 

中国能源研究会建议,在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建立之前,实行煤电价格联动,使电价水平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与市场变化。同时,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以放开用户的选择权,建立发电企业与终端用户的双边交易市场。

 

具体措施是:继续适度上调部分煤电矛盾突出省份的上网电价,弥补煤电联动价差;适当降低现有煤电联动中电力企业消化煤价上涨30%比例的规定;下放煤电联动管理权限,由各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电价联动情况。

 

在流通和交易环节,中国能源研究会建议取消铁路运力审批制度,取消计划电量分配机制,扩大大用户直购电,由发电企业和用户自行协商电力、电量和电价,电网企业相应收取输配环节过网费并负责安全调度。

 

政府应退出油气价格管制

 

我国油气价格一直受国家政策管制,因价格机制不顺,“油荒”“气荒”频现。改革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是油气市场稳定的根本出路。

 

中国能源研究会在报告中总结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三大缺陷。一是,放大市场预期,加重投机,导致市场供需调节紊乱;二是,调价具有滞后性,无法对市场供需关系作出反应,且导致涨易跌难,使价格涨跌不对称;三是,由于成品油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容易受到国际油价冲击,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报告指出,加快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根本上改变成品油政府定价的模式,由竞争产生的价格调节供需。由国家定价过渡到国家监控下的企业定价,最终实现成品油市场化。

 

在天然气领域,国内天然气价格主要由政府制定,目前,国内气价低于国际水平,且低于等热值煤炭、石油价格。天然气进口倒挂影响企业进口积极性,影响天然气国际贸易中的价格谈判。

 

中国能源研究会建议,我国应建立灵活的价格管制制度,考虑企业投资回报率、社会承受能力和经济社会增长情况。调整目前天然气价格水平,形成合理的补偿原则;建立价格机制,形成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适应当前市场形势;改变现行计价方式,实施季节差价和峰谷时段计价。

 
Copyright © 2022-2042 绵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7806号-1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0816-2389618

手机:0816-238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