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监会知情人士透露,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下称投保局)日前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
接近决策层的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将各自增设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但目前筹备工作进展速度不一。快者如保监会和证监会,已经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保监会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于去年10月底成立,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局也于近日挂牌。
作为证监会内设机构,投保局负责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从提高主动性和投保实际水平的角度出发,拟定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8项:拟订证券期货投资者保护政策法规;负责对证券期货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对投资者保护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教育与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检查评估;协调推动建立完善投资者服务、教育和保护机制;研究投资者投诉受理制度,推动完善处理流程和运行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办理投资者咨询服务事宜;推动建立完善投资者受侵害权益依法救济制度;按规定监督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管理和运用;组织和参与监管机构间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投保局内设4个处室,分别是综合制度处、教育服务处、权益保护处和监督检查处。
证监会投保局设立后,将面对全球仅见的数量庞大、散户众多的市场。投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股市投资者规模全球最大,股票市场开户数约1.65亿户,其中机构投资者约70万户,个人投资者约1.64亿户,占99.6%。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截至去年底约7200万名,占全国城镇人口的11%;二是中小投资者占比高,持股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80%以上;三是新开户投资者多,约六成为2007年以后开户;四是个人为市场交易的主体,2011年股票成交量中个人占比在80%以上;五是以非现场交易为主,网络交易约占90%;六是机构投资者类型日益增多,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强,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流通A股总市值的70%以上,较2010年底上升近3个百分点。
2010年,央行即提出效仿美联储成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设想,最终方案改变了效仿美联储等在央行下设统一机构的初衷,而是沿用了“一加三”的分业管理框架。
在“一行三会”目前的投资者保护机构设计架构中,保监会、证监会已下设保险保障基金和证券投资保护基金;银行业协会下亦有消费者保护委员会。
以证监会为例,下辖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保基金),投资者投诉的接待和处理原本由其负责。投保基金虽是非营利性机构,但毕竟是公司性质,其主要职责是筹集运作投资者保护基金,监测证券公司风险、参与处置问题券商等,同时承担投资者的教育和诉讼纠纷等职能。
证监会基金部人士认为,金融消费产品和普通消费产品不同,产品的差异也很大,而涉及的产品投诉往往人数众多、金额大,动辄牵扯退休金、养老金,影响社会稳定。新设的投资者保护局将主要是强化投资者教育和处理投资者投诉。“投保基金属于财政部全额预算拨款管理的单位,在投资者保护局挂牌后将被纳入该局管理。”一位证监官员表示。
“投资保护局的下一步方向主要是建立投资者纠纷的调解、仲裁机制。”投保基金总经理庄穆说,要转变对于投资者保护理念的认识,改变以前过于重视金融机构而忽视投资者的诉求。“投保基金下一步的另一重点是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状况的评价,这与投资者利益密切相关。”庄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