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锂电池将有爆发性的需求增长。但由于技术和价格因素制约,其产业化时间尚不明确。同时,市场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需求关注较少。按照每辆纯电动汽车20KWh、电动自行车0.36KWh的能量需求估算,一辆电动汽车的锂电需求是后者的56倍。然而,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1.35亿辆,锂电自行车仅占0.32%。2010年锂电自行车销售40.2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60%以上。铅酸电池整治、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限制,以及锂电价格持续下降,正在加速锂电电动自行车时代的到来。
铅酸电动自行车遭遇寒冬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2006年自行车保有量即有4.6亿辆,2010年生产8159万辆,均居全球首位。其中,电动自行车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更是以疯狂的态势增长。2010年已经占到自行车年产量的36.2%,保有量达到1.3亿辆。为满足用户需求,电动自行车性能提升的同时,其与轻量化摩托的界限也逐渐模糊,超重、超速、违规上机动车道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度被称为监管的灰色地带。2011年,电动自行车突遇两大困境——部委联合整治电动自行车、淘汰不达标铅酸电池产能,以及近年来与摩托车行业在行业标准上贴身肉搏,20Km/h时速和40Kg车重的限制使得行业空间备受挤压。铅酸电动自行车企业抵御政策风险能力脆弱,出现倒闭潮的风险很大。
锂电化“元年”或开启
基于各方面因素,我国电动自行车飞速发展的十余年间,伴随着政策缺陷,恶性竞争、创新不足等情况,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电动自行车的一个大问题是远远超过40公斤的行业标准。减重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采用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二是采用新型材料材质的车身。显然,采用锂电池最为简单,对成本的影响也最小。
锂电自行车相对于铅酸车来说,轻量化优点显著。目前铅酸蓄电池重量比能量仅30-40Wh/Kg,体积比能量64-72Wh/L,为了使电动自行车具有一定的行驶里程,铅酸蓄电池要达到15Kg,非常重而且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便捷,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惯性太大非常容易发生事故,所以一些城市出台了像禁摩一样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市区内通行的命令。铅酸电池提供的电能较少,还存在深度放电能力和低温放电能力较差的缺点(寒冷地区一年只能骑行9个月),循环次数少、使用寿命短,作为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源一般只能使用1-2年。
尖晶石LiMn2O4原材料资源丰富,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都非常低,售价在锂电正极材料体系中最低,放电平台较高,单体电池的体积比能量最高可达350Wh/L。一个自行车动力电池重量约为4Kg,重量和体积不到铅酸的1/3。国内锰酸锂电池单体可循环600次以上,用在电动车上可达3-4年,一次售价虽然高于铅酸电池,但是长期摊薄的成本与铅酸电池持平。
为应对政策整治及顺应市场需求,2011年,爱玛、新日、雅迪、绿源等电动自行车一线品牌开始加入锂电自行车的生产大军,纷纷推出自己的锂电产品。
我们认为,锂电自行车的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轻便、小巧的锂电自行车在全国范围内淘汰“超标”电动车的背景下,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锂电自行车市场必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增长。
锂电电动自行车市场占有率虽然仅有1.36%,但已渐渐进入到平常百姓家。当然,这离不开自身的优势,凭借着其超长的寿命、使用的安全性、可随充随用、体积小重量轻、绿色环保等诸多有利因素。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技术进步、生产成本的降低,2007-2011年锂电池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我国是锂电池生产大国,在人工成本和规模效应上具有优势,锂电池价格仍将不断下降。
2012年,电动自行车将开启锂电化“元年”。目前每年在国内生产与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当中,已有超过几十万辆采用了锂电池作为其动力驱动。2006年,国内锂电自行车产销量约为4万辆左右,2010年已经达12万辆。作为国际主要市场,欧洲电动自行车市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9年欧盟总销售量超过60万辆,以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为主,为高性能绿色电池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由于国外对电动自行车产品需求的特殊性,锂电自行车在国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高于国内。在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中,力霸皇、新日、绿源、捷奥比、途尔、喜德盛、捷安特、宝岛等企业都以专业生产锂电自行车为方向,并着力开拓海外锂电市场,这部分企业的锂电自行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出口量占有重大比例。与此同时,国内锂电自行车从2006年出口1万辆发展到2010年的28.2万辆,其增长速度较快。我们预计2012年开始,国内锂电电动自行车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