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循环经济 >

硬指标严管水资源 水价将稳步改革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2-02-18|浏览次数:

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水资源价格改革将逐步推进。国务院已将深化水资源等价格改革、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列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抓紧细化具体落实方案和配套措施。


  提出“三条红线”硬指标


  《意见》明确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三条红线”即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胡四一指出,“三条红线”是我们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底线,一旦突破这样的底线,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受损,生态环境就要受到严重的影响。


  他说,之所以现阶段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中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导致的。“目前,我国的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74%,很多地方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刚性措施就难以扭转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


  除了水资源总量的约束之外,水资源水质的约束也更加突出。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直接威胁到部分地区的饮水安全。


  此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水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尤其是近期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大量新增用水的需求。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用水需求又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只有守住“三条红线”,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水价调整大幕将开启


  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水资源价格改革将逐步推进。国务院已将深化水资源等价格改革、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列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实际上,各地水价调整工作也在稳步推进。2月14日,广州市公布自来水价调整方案,居民水价从此前1.3元/吨最高上调至2.02元/吨,同时以22吨为红线,实施阶梯水价。这是自去年长沙、西安等城市宣布上涨水价以来,国内首个一线城市首发水价上涨令。


  此前,已有北京、重庆、江苏、山东等近20个省市相继预披露水价改革方案。方案中除普遍提及的涨水价、实施阶梯水价外,更涉及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另据报道,国家发改委也在制定相关的水价改革全国性指导意见。其主基调便是理顺水资源价格、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的定价机制。业内预计,一场全国性的水价调整大幕即将开启。


  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国内众多水务企业难盈利的背景下,水价上调无疑将提振这些公司的盈利预期,特别对市场布局广的优势企业来说,更将收获长期利好。


  另外,水利投资是一个重要环节。水利部总规划师、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表示,按照去年中央1号文件等有关要求,今后十年全国水利投资将达4万亿元。


  据介绍,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编制的“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在去年年底上报国务院。周学文透露,根据这一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的水利投资将达1.8万亿元。


  去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后,全国水利投资有了较快增长,全国去年的水利投资达到3452亿元,其中中央的投资达到1141亿元。周学文指出,“随着中央1号文件各项政策的落实,今年的水利投资预计会超过去年,估计会超过1400亿元。”

 
Copyright © 2022-2042 绵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7806号-1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0816-2389618

手机:0816-238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