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循环经济 >

金融支持旅游业“宽中有紧” 变相开发“无门”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2-02-20|浏览次数:

 

日前,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以加强和改进旅游业金融服务,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发展旅游业,早已列入国家的发展目标之中。早在2001年,国务院便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2009年,国务院进一步指出,要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旅游业发展,并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加快发展旅游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如此评价。2011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我国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已超过110个,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十一五”时期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30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1700万人。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另一方面,目前供求关系上,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宋颂兴认为。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并超过5000美元,城乡居民年均出游将超过两次。“旅游产业往往有跨区域的特征,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宋颂兴说。



  修补融资“短板”

 

  “目前,旅游行业已经进入‘薄利时代’。”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秘王均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一方面,由于近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支出压力较以往更大;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企业门槛较低,行业内已开始压缩利润以赢得市场。”


  “现在中小旅游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宋颂兴认为,除了利润薄,能够为旅行社承担信用担保的渠道少,这导致它们陷入融资难的困境。“旅行社的利润较低决定了投资收回成本的时间较长,中小企业缺少信用担保,旅行社很难融资。”此外,他认为旅行社贷款规模相对较大,“少了不起作用,多了银行又怕风险,没有适合中小型旅游企业的信贷产品。”


  为此,七部委此次特别强调,定向对旅游业加强信贷管理和服务。《意见》明确指出,要根据旅游项目的风险和经营情况,创新发展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模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确保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此外,要进一步改进旅游业支付结算服务,支持发展旅游消费信贷;完善旅游业外汇管理和服务。


  变相开发“无门”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并非对所有旅游行业项目大开融资之门。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城市水源地的观光农业等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均被要求严格禁止或限制发放贷款,而对于可能借旅游项目名义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也将面临从严审查。


  “此前,房地产业利润较高,确实有些旅游企业涉及房地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向记者分析,“这说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仍未放松,限制旅游企业借发展旅游的名义来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压力。”


  宋颂兴认为,旅游业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对打着旅游旗号,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国家此次也借着金融扶持的‘东风’加以限制。”据他介绍,高尔夫球场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非常高,如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开发此类旅游项目,将对周边环境造成短期内无法恢复的损害。

 
Copyright © 2022-2042 绵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7806号-1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0816-2389618

手机:0816-238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