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卖场跑马圈地狂飙驰骋的年代正在远去,零售商一方面接连试水高端超市寻求多元化转型的;另一方面则开始集体“瘦身”,纷纷向中型超市不断渗透。
近日采访获悉,一直稳健拓展的香港百佳超市4月27日在广州开出一间3000平方米的中型超市。“百佳以后在一线城市发展拓展的门店都会以这种业态为主。”从香港过档内地担任百佳中国区物业及发展总监的林惠贞向南都记者表示。
这一策略与卜蜂莲花不谋而合。据悉,五天前,该公司刚刚在上海开出中国区首家5500平方米的标准超市。而在此之前,沃尔玛打造的惠选已抢先涉足这一业态。对此,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认为,零售商纷纷转型中超或与中国市场日前上涨的成本压力休戚相关。
消费者、开发商标准转变
百佳旗下除系列高端超市外,还有大卖场、超级市场、超级广场三种业态。此次开设的广州康王路店隶属于超级市场品牌,与不久前其进驻佛山南海广场等2家店类似。记者了解获悉,在广东的42家门店中,百佳这样的门店还有广州中旅商业城(600306)店,不过“租约到期后,与新业主尚未签订续约合同,目前以临租形成继续运营”。林惠贞透露,他们希望未来3-5年,百佳可以开出50-100家此等规模的新店。
刚刚将沃尔玛前任中国区CEO陈耀昌网罗到旗下的卜蜂莲花近日宣布“千店计划”,即五年内新开1000家门店,其中主打的业态正是中型超市。“陈耀昌被挖到卜蜂莲花,其中一大任务就是他能拉动中型超市业态的发展。”卜蜂莲花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之前陈耀昌参与了沃尔玛新业态“惠选”超市的开发,而这个新品牌目前已在四线城市开出3家店。
“广州生活模式与香港接近,消费者讲究便利、快捷。”林惠贞表示,大卖场品类众多,进去一次要耗时2-3个小时,而中型超市剔除了大卖场的百货、服装等购买周期较长的商品,陈列一目了然,更适合赶时间的一线城市消费者。另据林惠贞透露,开发商现在也越来越不喜欢大卖场,因其承租面积较大,但其中又有部分分租区,开发商担心与自有物业争利。
据称,百佳的新店主要商品是生鲜食品、柴米油盐等日用品,食品占比高达80%。而据卜蜂莲花内部人士透露,其上海中超4000平方米是卖场,另外1500平方米生活馆,主要销售食品和家居生活品,食品比例约占60%。与高端超市比,两家中超进口食品比例较低。相比较来说,沃尔玛惠选面积在3000-8000平方米,尽量以低成本投资运作。
削减面积降低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两家转型的中超都不以低价取胜,而是以商品的性价比取胜。“成本上涨正在成为零售企业转型的无形之手。”黄华军表示。根据有关机构统计,以往超市的人工成本率在4%-5%,但去年很多企业突然增长到6%-7%。与此同时,租金价格连续暴涨,电费近日再度传出上调。超市销售增长幅度不及成本上涨幅度,净利润开始恶化。
“与十年前相比,租金上涨幅度最低1倍,最高3-4倍的也有。”一位超市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旦租约到期,这样的租金水平,市中心的大卖场很难招架。对此,商家通常有两个策略:一是撤场搬迁;二是削减面积转型。据透露,通常大卖场面积在2万平方米左右,每家店面的人工在200-300个。但削减面积后,租金、人工、电费都将大幅度降低。
成本降低,但选址却让零售商遇到尴尬。“我们在拓展中发现,很多位置好、有潜力的商铺却没办法签约,因为物业产权不清,商家无法办理营业执照。”林惠贞表示,由于宏观政策,许多开发商将商铺分散切割出售,但商家很难与200-300家小业主达成协议,以至于商铺租不出去,商家开不了店。记者了解获悉,百佳中旅商业城店之所以仍未续租,就因为类似情况。
外资零售加码三四线城市
在宣布高福澜将接任沃尔玛中国区C E O的今年2月,沃尔玛国际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亲临中国区压阵,并透露了沃尔玛(中国)的发展思路,“我们确实在将目光投向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并将试点一种新的门店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沃尔玛大卖场或超级市场不同,我们在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将是一种规模更小的中型门店。在拉丁美洲很多国家,我们已经开设了这样的门店。”
以往,在在华外资零售中,门店规模最大的一直是家乐福,但就在这两年,沃尔玛通过全国三四线城市的抢先布点,挖掘空白市场,一举超越家乐福,成为在华最大的外资零售商。据联商网统计,沃尔玛2011年中国内地新开门店43家,总数达267家;而家乐福(中国)2011年新开门店仅29家,总数203家。
市场调研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城镇消费总额中,700多个三四线城市的城镇消费贡献率超过60%。但是,外资零售在四线城市的整体占有率仅有5%。
“在一二线都市中心布局完成后,三四线城市将是零售商网点布局的重心。”昭邑零售商业咨询总经理刘晖告诉南都记者,大都市的商业地产商已经认识到,经营生活必需品的大卖场对吸引有消费力的客流贡献有限,不再盲目迷信外资品牌。而三四线城市的零售市场尚未整合,租金低廉,一旦沃尔玛、家乐福等外商杀入,很快就能凭借价格、品牌优势占领市场。
现在,家乐福大中华区副总裁贝多拉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会反复强调,家乐福将积极进入中国各省三线甚至四线城市。而卜蜂莲花将沃尔玛中国区前任C E O陈耀昌招致麾下之后,也在力推“三四线城市扩张法则”。
业界观点
●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
如今,由于商业地产供应的限制,零售商家面积达上万平方米的大卖场业态已经难以在一二线中心城市进行复制。通过拓展,中小型超市的业态已成了很多零售商家的必然选择,但这也是一个新课题。
● 昭邑零售商业咨询总经理刘晖
外资零售在中国一、二线大城市的“攻城”格局已定,现在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外资超市的扩张法则都是大举布点三、四线城市。
记者观察
外资零售为何战略布局雷同?
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布局速度正在放缓。
市场研究机构K antar W orldpane最新出炉的报告称,2011年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同比增长18%,外资零售企业中,除了沃尔玛市场份额有0.3%的略微增长外,其他主要外资零售商或维持原有市场份额,或有所下滑。
这是一个信号,现在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外资超市的扩张法则都是大举布点三四线城市。颇有意思的是,有了战场,还得有武器———沃尔玛管理高层透露,沃尔玛在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将是一种规模更小的中型门店。而卜蜂莲花将沃尔玛中国区前任C EO陈耀昌招致麾下之后,也力推中型超市,启动“千店计划”。
沃尔玛国际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曾称,在中国三四线城市试点的中型门店虽规模小一些,但是同样提供食品、日用品和服装等各种商品,还将提供更加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商品。而且,由于硬件成本的降低,这类门店的商品价格也会相应下降。尽管沃尔玛在拉丁美洲开设了这样的门店,但“不可能直接移植。”
赶巧的是,在同个时间点上,卜蜂莲花也在试水“生活站”中型超市业态,“卜蜂莲花从一开始就很想走沃尔玛路线,在中国区开设第一家门店时,卜蜂莲花就是借鉴了沃尔玛模式。”时富金融消费类分析师廉波称,2006年,沃尔玛前任运营官JimHaworth就曾空降卜蜂莲花任职CEO,着手挽救当时面临亏损的卜蜂莲花。
现在过档到卜蜂莲花的陈耀昌,原本就是“惠选”超市的开发者,两家公司战略、战术惊人一致自然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