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循环经济 >

“皇后香菇”闯出大市场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2-05-21|浏览次数:

“我们的香菇,呼吸的新鲜的空气,喝的是纯天然的泉水,就连“菌袋”所用的木屑,也取自原生态大山里的青?树等杂树,有木头的香味。”近日,记者从绵阳驱车140余公里,翻山越岭来到江油市东北端的六合乡采访。在六合村的一片香菇种植基地里,村支部书记刘兴兵如数家珍,“六合香菇,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后香菇’!”。

村民口口相传,蜀汉三国,刘备刘璋涪城会,随行甘、糜二夫人食用六合香菇后赞口不绝,“皇后香菇”由此得名。同行的六合乡乡长王超接着介绍道:六合乡发展香菇种植有四大优势:一是全乡现有林地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为种植香菇提供了必须的优质的林木资源。二是远离工业区,空气、水无污染,适合香菇生长。三是山里昼夜温差达8—10℃以上,是香菇出菇的最佳气候条件。四是六合沟沿河地势平坦,适合建大棚。



 

记者看到:一片用木头和薄膜密密匝匝地搭建起的大棚,大棚外覆盖着黑色的、用来遮阳的网。大棚内是一排排的、1米多宽2米多高且有7层的木架子,架子的每一层上都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数筒名叫“菌袋”的棒子,这些棒子碗口粗细,50余厘米长,菇农的“宝贝”——香菇就长在这些棒子上。

记者顺手摘了一朵香菇,从茎部撕开,放进嘴里,清香满口。“‘皇后香菇’全身都是宝,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力有很大作用。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减肥等。当地村民用来助痘疮、麻疹的诱发,治头痛、头晕。”王超接着说,“虽然‘皇后香菇’历史悠久,口感佳,品质好,但以前由于地处偏远,且每家每户‘单干’状态,没有形成规模,长期以来,深山无人识,效益并不好”。

“要发展农业产业就要成规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为此,六合乡党委政府走了“三步棋”:一是从陕西和浙江引进香菌栽培技术,免费培训种植户,并帮助他们结合本地生态环境实际消化吸收技术提高香菇质量。二是完善配套硬件设施。为方便香菇的运输,采用乡政府补助、群众投资投劳的方式,新建和维修硬化便道近10里。为了方便香菇保鲜储存,乡政府急菇农之所急,出资5万余元在六合村四组麻柳林修建了一座可以一次性冷冻7000斤香菇的冷冻库。三是发挥10名共产党员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成立了六丰香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山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支部为核心,以合作社为载体,转变农业传统粗放型生产模式,由零星种植扩大为规模种植,逐步形成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政府搭台,菇农唱戏”,目前,六合“皇后香菇”供不应求,已经成功地打入了江油、绵阳、成都、重庆等地的蔬菜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为了做出特色,做成品牌,进一步助农增收,六合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大棚里,六合乡党委书记焦海平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今年全乡共有17户农户种植香菇,已经种植50万袋,每个架子能摆放7层菌袋,相当于1亩地当成了7亩种。每年除6月至8月以外其余10个月均出菇,保守估算,每袋年产2.5斤,总产量估算为125万斤,按均价1斤3元计算,总产植将达到375万元;每袋成本按3元算,共需要成本150万元,利润225万元,仅此一项,每位种植户年平均纯收入将达到13万余元。六合乡就这样闯出一条既助农增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江油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离开六合乡时,夕阳洒青山,白云绕山巅,林间水潺潺,满目青翠碧绿,恍然桃花源里游……  
Copyright © 2022-2042 绵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7806号-1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0816-2389618

手机:0816-238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