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页 | 加收藏 | 回首页 | 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新闻 > 生态文明示范乡镇不搞“硬指标”

生态文明示范乡镇不搞“硬指标”

发布时间:2013-03-25来源:四川日报刘宇男字号:
 

乡镇结合实际自创指标体系

  记者从3月22日在罗江县举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上获悉,省环保厅正在制定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创建标准,将改变过去“一刀切”的硬指标体系,只规定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原则和要素,各乡镇将因地制宜自创指标体系,使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的创建真正结合实际。

  我省今年起开展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首批选择10个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罗江县白马关镇是申报乡镇之一,在罗江县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上,罗江县委、县政府请省环保厅、省环科院、西南交大、农业部成都沼科所和德阳市环保局的专家,为该县生态文明建设支招。专家们建议该县,把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治理(产生沼气)与居民聚居点供气结合;加快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等三品认证;发挥堰塘多的优势,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将金山镇工业园创建为生态工业园等。

  省环保厅农村环境保护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乡镇地形差异大,平原、丘陵、山区都有,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一刀切”的标准很难保证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创建符合当地实际。他透露,省环保厅将只定指导原则和要素要求,由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创建指标体系,省环保厅对乡镇创建规划进行评审,由县环保局实施考核。

  目前,翠屏区李庄镇、长宁县竹海镇、丹棱县顺龙乡、锦江区三圣乡等近40个乡镇已申报生态文明示范乡镇。首批10个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将在已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生态乡镇中产生,或从获得省委省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的环境优美乡镇中筛选。解读

  生态乡镇离生态文明乡镇有多远?

  需完善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制度的建设、生态景观的塑造等

  生态文明乡镇标准

  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镇主体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乡镇群众:生活方式向生态化转变

  目前,我省已有98个乡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419个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而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全国都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省环保厅农村环境保护处负责人3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乡镇升级为生态文明乡镇,需在经济业态和社会发展形态上全面体现生态要求。

  问:相比生态乡镇,生态文明乡镇有哪些更高要求?

  答:创建生态乡镇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重点考核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生态设施建设能否保障环境质量的提升。没有设立人均纯收入门槛,没有经济业态和社会发展形态的硬性要求。

  生态文明乡镇是生态乡镇创建的深化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民人均纯收入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经济业态上,乡镇主体经济应是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比如发展生态农业,将畜禽养殖与生态种植结合,这就是循环经济业态。在社会发展形态上,乡镇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应显著提升,生活方式向生态化转变,比如实施垃圾分类,以村规民约来约束农民的环保行为等。罗江县的“组上村民自治、村上集中议事、镇上定期指导”的基层民主架构,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就很有启发。

  问:生态乡镇向生态文明乡镇转变,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答:经过生态乡镇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乡镇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初步建立了环保设施,但向生态文明乡镇靠拢,还需在完善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制度的建设、生态景观的塑造等方面着力。

  首先是从形式向内涵的转变,现在乡镇街道、河道变得整洁,房前屋后也很干净,需进一步满足当地的环境需求,不仅水和空气质量要达标,还要注重保护农村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水田林路等,让其生态服务功能发挥最大效益。乡镇环保设施应从建设向管理转变,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好后,如何让管理常态化,应建立完备的生态制度,真正发挥出环境效益。塑造生态景观不能光讲好看,要尽量用本地物种来美化景观,满足生态化要求,城乡体系的边界处理更有亲和力,不要一刀切和人为隔开,应保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问:筛选首批10个生态文明示范乡镇,有哪些门槛?

  答:除从生态乡镇和环境优美乡镇中选择外,筛选条件还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7001元(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乡镇建成区建设了有动力的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编制完成并实施乡镇总体规划、新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乡镇行政管理制度完善,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和工作制度;辖区内水气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应的环境功能区要求,镇村环境整洁、感官和视觉良好;乡镇在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业污染治理、农村污染专项整治以及农村环保宣教中成绩突出等。

 

绵阳企业网

 (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热点图文

  •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李德书做客“开
  • 首届海峡两岸禹羌文化研讨会在北
  • 大禹故里 活力羌城投资推荐会暨
  • 首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商业合作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2011-2015 绵阳企业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6020961号-2

    绵阳企业网 永久域名:www.8160816.com 联系电话:0816-2389618 腾讯QQ:982532733 手机:18780320066

    绵阳企业网部分资料来自相关合作方及互联网,版权所有请勿复制建立镜像。